對印度的印象源自于小時候看過的印度電影:印度女子額頭上的朱砂痣,載歌載舞的癡男怨女。當我親臨這個國度后,更有另一番感受,就像“印度”其梵文“月亮”的意思一樣,對它充滿了神秘感。在整個旅程里,我的情感和思緒時常穿梭在歷史與現實之中,令我回味無窮。
據說,去過印度的人分為兩類。一種是“絕對不會再去了!”;另一種是“還想再去一次——不,還想多去幾次。”好像非此即彼,我屬于后者。不過,我也試圖理解前者的心情,若以自己固有的價值觀來衡量印度,會覺得這個國家的許多事情無法理解,大概是對所見所聞不知如何作出反應,只能說他們與印度不合。在與印度氣味相投的人之中,有人是愛印度愛到無以附加,簡直像熱戀一般,我們自助游印度的幾個中就有其人。由此可見,這個國家的確擁有“不可思議”的魅力。
愛情的豐碑——泰姬陵
有人說,僅憑泰姬陵就值得去一趟印度。的確,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詞。這座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陵墓,正如我國的萬里長城一樣,濃縮著一個偉大民族和文明古國數千年的燦爛文化。
“請為我造一座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吧。”女人要求。“好!好!”男人真的如實照做了。這是發生在350年前的事。這名男子就是莫臥兒五朝第五代帝王夏杰罕,女子就是讓他愛得瘋狂的妃子蒙泰姬·瑪哈。
泰姬陵始建于1632年,就時間上看,與巴黎的凡爾賽宮、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差不多同一時期。
當我們一行七人看到這座“世上最美麗的陵墓”時,都有這樣的感覺,“簡直和照片一模一樣”,可
能是因為照片看多了,說實話,完全沒有初次乍見的驚喜感。但細細看下來,看到的實景與相片還是有所不同。我時而蹲下調整視線高度,時而跑到兩邊瞧瞧,那種變幻莫測的立體感,無法忽視的存在感和幽雅的造型美,實在不是照片能夠呈現的。雖然泰姬陵非常巨大,但它在設計上卻絲毫不會讓人有壓迫感。在觀賞中,同行的一個朋友不禁發出一串贊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另外,泰姬陵因陽光的變化而有不同的風貌,讓人百看不厭。除了外觀,內部的浮雕壁面、地下室陵墓的鑲嵌雕刻圖案都是了不起的作品。
除此之外,如果參照了解該建筑的歷史背景,便不禁讓人心生感慨。夏杰罕當時國勢正盛,泰姬陵就是完全照他的意思所建。施工期達22年,每天動員兩萬人,耗費的資金無法計算。他本想在泰姬陵北的雅姆納河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河的兩岸用半邊白色,半邊黑色的大理石的橋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誰知泰姬陵剛完工不久,其子就弒兄殺弟篡位,他也被囚禁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堡。此后整整8年的時間,夏杰罕每天只能透過小窗,遙望遠處浮動在河里的泰姬陵倒影,凄然落淚直至病死。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又因它的光彩被后世續寫。我站在泰姬陵背面的平臺,遠眺原本應該建造黑色陵墓的對岸,現在仍是一片荒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