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名淵源
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的國名源于希臘語。為“曬黑了臉孔”、“燒面”、“被太陽曬黑的人聚居的土地”的意思。古希臘人在赫卡泰和希羅多德的時代就已經(jīng)知道埃及以南存在一個地區(qū),那里居住著的便是埃塞俄比亞的黑色人種。“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是于1984年9月14日正式命名的。
二、地理位置
埃塞俄比亞位于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東與吉布提、索馬里接壤,北、西與蘇丹交界,南鄰肯尼亞。
三、主要概況
埃塞俄比亞全國面積122.36萬平方公里。全國有50多個民族,其中主要有阿姆哈拉人、加拉人、蒂格賴人以及古拉格人等。
埃塞俄比亞全國分為5個自治區(qū)和25個行政區(qū)。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貨幣為“比爾”。國語是阿姆哈拉語,通用英語。
四、社交習(xí)俗
埃塞俄比亞人社交習(xí)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東非埃塞俄比亞,單有“歷法”、“計時法”;
國民謙恭懂禮貌,對人忠厚不虛假;
生肉待客為傳統(tǒng),以把赤心來播灑;
“十三”數(shù)字有忌諱,厭棄左手關(guān)必把;
黃色、淡黃為喪色,了解這些最起碼。
在生活細(xì)節(jié)上有如下特點:
埃塞俄比亞人單有自己的“歷法”和“計時法”:“埃歷”把每年365天分成13個月,前12個月每月為30天,第三者3個月是小月,僅有5至6天;“計時法”是把太陽升起時作為一天的開始,早晨6點為零點,下午6點為白天12小時的結(jié)束,同時也是夜間12小時的開始。
埃塞俄比亞人在至親好友或貴客臨門時,一般都喜歡用咖啡待客。為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時,一般要穿上整潔的民族服裝,披著“沙馬”(披肩),煮好咖啡后倒入無把的小瓷杯,然后雙手捧給每人一杯,同時端上些炒得焦脆、噴香的大麥粒和家庭自制的小點心讓客人品嘗。這里的主人,最喜歡客人稱贊他們咖啡的味道好。他們特別愛用剛剛宰殺的生牛肉來款待客人,并把這種方式視為最隆重的傳統(tǒng)禮節(jié)。賓主進(jìn)餐時,女主人便將帶著血腥的“溫?zé)嵘>W(wǎng)”蘸上辣椒面,一片接一片地往客人嘴里“喂”,直至女主人認(rèn)為自己的情誼已充分表達(dá)出來時,才肯停止奉送。他們認(rèn)為這才稱得起自己是以赤心來款待客人的。
埃塞俄比亞的民族傳統(tǒng)服飾有其一定的獨特風(fēng)格。一般上身為高領(lǐng)長窄袖的襯衣,下身為窄褲或馬褲,身披白色“沙馬”,冬天外加帶風(fēng)帽的斗篷。婦女一般都穿長而窄的連衣裙,外罩為“沙馬”,有的甚至裹住頭部只露面部。
埃塞俄比亞加拉族女人特別注重化妝。頭發(fā)要用油脂弄硬,并在其中加些草梳成小辮,耳朵穿孔佩草制或白色貝殼制成的花環(huán),手和腳戴金屬的手鐲與腳鐲,身上涂抹香料。
埃塞俄比亞奧莫河畔居住著仍保持原媽部落生活習(xí)俗的奧莫人。他們令人難以理解的視穿唇為美。凡年輕姑娘到了年齡,都要用刀把下嘴唇與下巴割開,并把嘴唇用力拉長、拉圓,然后用一個木盤支撐著下嘴巴,直到刀口長好為止。
埃塞俄比亞奧莫河畔居住著仍保持原始部落生活習(xí)俗的奧莫人。他們令人難以理解的視穿唇為美。凡年輕姑娘到了年齡,都要用刀把下嘴唇與下巴割開,并把嘴唇用力拉長、拉圓,然后用一個木盤支撐著下嘴唇,直到刀口長好為止。
埃塞俄比亞人有把鹽粒含在口中的習(xí)慣。就象我們用糖哄孩子一樣,哄孩子也用鹽粒,如同我們用糖哄孩子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