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是一個典型的東方國家,有97%領土在亞洲,人口中有95%是穆斯林。土耳其卻堅稱自已是個歐洲國家,所有活動都在歐洲進行,并為加入歐盟(前稱“歐共體”)奮斗了幾十年。要知道,歐洲是一個典型的基督教世界,它對一個伊斯蘭國家要入盟本能地抱有警惕。土耳其扼歐亞兩洲,跨黑海、馬爾馬拉海、愛琴海、地中海,鄰保加利亞、希臘、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伊朗、敘利亞、伊拉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土耳其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成為典型的東西方文明交匯處,因而也成為一座溝通東西方交往的橋梁。
東西方文化水乳交融
在土耳其旅游時,不同文明水乳交融的景象是隨處可見的:當你來到土耳其時,你會看到高聳入云的西式建筑和融于人們生活之中的西方禮儀,也會聽到清真寺喚拜塔發出悠揚的喚拜聲,看到人們在虔誠地禮拜;在這個國家里,人們會熱情地問候你“滾納登”(您好!)、行中東式的貼面禮,你會發現猶太人和土耳其人一道在“大巴札(”大市場)里大賺其錢;你還可以在這里喝到中東國家所盛行的小杯紅茶,也能品嘗到西方顧客津津樂道的土耳其咖啡;在這個國家里,你會發現大量的拜占廷、希臘、東南歐、法國、亞美尼亞和阿拉伯的文物古跡。即使在人們每天朗朗上口的土耳其語里,你也會發現其中夾雜著大量的阿拉伯語、波斯語、法語和英語詞匯。土耳其展現給人們的是,不同文明可以在一個民族國家的框架內共同生存。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把首都建在了安卡拉。但土耳其最大的最有名的城市卻是伊斯坦布爾。在千年風霜里,她目睹了來來去去的民族,也積淀著東方西方的文化韻味,它已經成為最具象征與實際意義的東西方交匯點。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惟一地跨兩大洲(歐亞)的城市,位于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西端,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就是通過這里走向西方的,聞名遐爾的“托普卡帕宮”(老宮)里面的豐富收藏品便可證明這一點。博斯普魯斯海峽在伊斯坦布爾市內伸向大陸,形成了一個交通繁忙、熙熙攘攘的“金角”,古代時期商賈云集、帆檣林立的熱鬧景象可想而知。想當初,土耳其人就是在這里鋪上木板,把戰船通過金角陸地拖往另一面海洋,從而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將這里作為自己的首都,改名為伊斯坦布爾。金角對面是拜占廷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雄偉的城墻,它蜿蜒地盤旋在該市的山丘之上,拜占廷帝國首都城池之堅固和它的易守難攻的特點可窺一斑。在山丘高處,是人們熟知的“蘇萊曼清真寺”,不遠處是更加著名的“藍色清真寺”,兩寺高聳的喚拜塔尖和圓形穹頂遙相呼應,給人一種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巧妙融合的柔和之感。
奧斯曼帝國的“遺產”
土耳其人的祖先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原為在中亞地區游牧、四處征戰的西突厥部落的一支,后遷棲到里海附近和波斯北部一帶,并志愿皈依了伊斯蘭教。在14世紀初他們建起的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在蘇丹蘇萊曼一世統治時這個帝國達到了鼎盛,其疆界東部達到中亞的里海、西部伸展到北非的摩洛哥、北部擴展至中歐的奧地利、南部延伸到非洲的蘇丹,除伊朗、阿富汗以外整個中東握在它手中。奧斯曼帝國的“遺產”影響是深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前后的歐洲風云,持續百年的阿以沖突和血腥的波黑戰爭都可以看到它統治的痕跡。到19世紀末,這個不可一世的龐然大物變得衰弱不堪了,吏治腐敗、列強入侵和民族獨立以驚人的速度侵蝕著奧斯曼帝國,進而它變成了“西亞病夫”,與被稱為“東亞病夫”的舊中國一起遭到列強的宰割和欺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