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Romania),位于歐洲巴爾千半島東北部。面積23,75萬平方分里。境內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2300萬,是東歐各國中唯一的拉丁民族國家。羅馬尼亞語為國語。在飯店或有的場合,英語、法語、德語、匈牙利語可以通用。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貨幣為列伊Leu。
1944年8月23日獲得解放。1947年12月30日,建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65年改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49年10月5日與我國建交。1989年12月28日改名為羅馬尼亞”。
布加勒斯特景色宜人,綠意濃郁,鮮花盛開,人稱“東歐的巴黎”。羅馬尼亞人性格開朗,酷愛音樂,常在各種餐廳即興演奏,有時盡興就地跳起舞來,周圍鴉雀無聲,聽不到有人在說話。除了夏天的一段時間以外,幾乎每晚都舉行音樂會、歌劇、芭蕾舞表演,入場券很便宜。在羅馬尼亞開展商務活動,在各種場合均宜穿著保守式西裝。拜訪政府機關,絕對需要事先約訂。根據當地人的商業習慣,國營機構從9點開始接受約會。另外,即使約定了時間去拜訪,有時還會再等候一個小時以上,因此自己的時間排定要充分一點。談生意時,非等到競爭者的報價資料大部份到齊,絕不會進行洽談。而一旦開始談判,買方所提示的買價,大部低于市價太多,價格壓得很低,幾經交涉,才有可能做成生意。這種談生意的方式,生意成交往往相當費時。
銀行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時至12時,星期六上午8時至11時半。對外貿易組織和政府機構辦公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7時至下午4時,星期六上午了時至12時半。上午11時半為午餐時間。,羅馬尼亞人一般不請外來人到家中做客。但被邀請時,一定不要忘記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香水、化妝品、咖啡和牛仔褲是送給羅馬尼亞人的理想禮品,也可以送不很貴的帶有廠家標記的筆或打火機。
羅馬尼亞人一般既面食為主食,有時土豆也作為主食,而土豆燒牛肉是他們的家常萊肴。各種香腸是他們的特產。羅馬尼亞人對鹽有特別的好感和嗜好。他們不論吃什么東西,常蘸些鹽和胡椒,因此,在接待羅馬尼亞客人時,如果在餐桌上提供鹽、胡椒、大蒜,他們會特別高興,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了解和尊重。他們一般都不太愛吃魚和海味食品,也不愛吃清淡的米飯。
許多外國公司獲準在羅馬尼亞設廠生產,出制成品供應羅馬尼亞市場,或利用羅馬尼亞為出產地,合法轉銷至其他國家。在東歐諸國之中,羅馬尼亞人顯得更善于做生意。工余之時的交流是有的,不過,都妥在交易完成之后,或者,在沒有“談判的時候進行。倘若談判正在進行,那就要暫緩交際了。到羅馬尼亞從事商務活動,9月~5月最適宜。6月~8月為度假期。羅馬尼亞的主要節假日:1月1日元旦;1月24日兩公國統一和民族國家建立日;4月23日復活節;5月1日勞動節;5月9日獨立日;8月23日國慶節;10月25日為軍隊日;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12月25日圣誕節;12月30日人民共和國成立日。
羅馬尼亞這個國家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禮節。比如,男女見面時總是先由男方向女方打招呼,然后才由女方向男方打招呼。一群男女出門時,總是男子禮讓女士先行,男士照顧女士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尚。羅馬尼亞農村婦女的頭飾,不僅美觀實用,而且也是婚否的標志。在農村或山區迎接貴賓時, 人們總是先送上整塊新鮮的大面包,端上放鹽的盤子,請客人掰下面包蘸鹽吃(據說面包和鹽是人生最需要的東西);接著還要請客人飲木桶之酒,這些都是當地人民招待貴賓的傳統禮儀。在黑海之濱的北埃福里亞地區,人們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帳篷,成群的男女,一絲不掛,渾身上下涂滿黑色的泥土,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是羅馬尼亞人在進行聞名海外的“泥浴”。
羅馬尼亞海關規定,免稅香煙200支,或煙草(雪茄)半磅;酒1瓶。本國貨幣禁止攜帶出入境,只有對蘇聯、東歐等國公民,準許攜帶出500列伊。羅馬尼亞公民去蘇聯及東歐各國,準許攜帶出350列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