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是西非洲地區的一個濱海國家,國土面積不大,但擁有多樣化的自然條件,花木繁茂,生機勃勃,佳景處處,美不勝收。多哥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全國大小部族40多個,居民絕大多數信奉傳統的拜物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迄今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風俗習慣,是一個很有特色的非洲國家。
異國他鄉之人來到多哥,很快就發現這里的居民講究禮儀,熱情好客,彬彬有禮,待人坦誠,性格外露。多哥人遇見外國客人,即使是初次相見的陌生人,也總是主動打招呼,熱情握手問候,接著寒喧一番,從旅途情況問到身體狀況,然后才轉入正題,詢問你是否遇有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等,使初來乍到的人立即對多哥人民產生一種特殊的友好感情。相互熟悉的朋友見面,雙方先是熱情擁抱,然后右手相握,用左手拍打著對方的背部,從家庭到身體問候一番,表現出異常親密的感情。親密的朋友相見,先握一下對方的手,相互擁抱親吻對方的面頰,然后握住對方的拇指,熱情交談一陣。當地人見到外國年長的客人,行握手禮時,先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腕,再伸出右手去握對方的右手,表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尊敬,而且問候的語言多是敬語。多哥婦女性格熱情奔放,待人彬彬有禮,不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僻的鄉村,只要她們遇見外來客人時,立即就會躬身屈膝行見面禮節,問候的語言很有分寸,回答客人的問話時,不僅非常有禮貌,而且十分得體,臨別時總是含笑地道一聲“再見”或“歡迎您再一次光臨”等,給那些初次來到這個國家的客人留下的是美好的回憶和甜蜜的印象。
在多哥的一些農村地區,當地婦女遇見外國女性客人,總是一邊圍著女外賓轉圈,一邊嘴里發出有節奏的尖叫聲,以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遇見客人到來的高興和喜悅。在有一些地方,當地居民見到外國客人時,見面握手后,邊用雙手的手掌輕輕拍打客人的胸部位置,邊不停地贊揚客人的身體非常健康,作為見面時的問候禮節。如果他們遇見自己所熟悉的外國朋友,總是用自己的右手的手掌輕輕拍打對方的右手的手掌,以表示熱情的見面問候禮節;若是將兩手舉至與肩平齊,手掌來回翻動,則是表示對一般客人的普通問候。
多哥人喜愛交朋友,客人登門拜訪,不論是事先約定的,還是突然造訪的,主人都是顯得異常高興和熱烈歡迎,慷慨接待,而且時常要挽留客人吃飯,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款待。當然,從禮節的角度考慮,到多哥朋友家中拜訪,還是應該事先進行聯系,約定好時間,以便讓主人事先有所準備,并且應準時赴約,不要讓主人感到掃興。拜訪多哥朋友,適量帶一些禮物相送是非常必要的,如一塊花布、一件短衫或者一些糖果等,價值不高,花費不多,主人會感到特別高興,有助于加深雙方之間的友好感情。多哥最大的民族——埃維族居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客的民族之一,每當賓客臨門,尤其是外國客人到訪,主人興高采烈,全家手舞足蹈,先是在院門外熱情迎接,引進門后用飲料、水果招待,最后要挽留客人吃飯,顯得真誠、友善、熱情。遇有貴賓臨門,埃維人總要拿出家中珍藏的精美的凳子給客人坐,以表達對來訪者的最尊貴的禮遇。凳子在埃維族人心目中享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是權力與榮譽的象征。酋長有“酋長凳”,富人則有“財富凳”,進行宗教儀式有“神凳”。客人坐在凳子上,自家人席地而坐,表示對客人的極大尊敬。客人在凳子上就坐后,主人送上飲料,當著客人的面自己先喝上一口,表示潔凈無毒,然后雙手捧送給客人,是接待客人的最高禮遇。客人須雙手接過飲料,然后左手捧杯,右手食指沾幾滴飲料撤在地上,作為祭獻主人家的列祖列宗,再自己慢慢飲用,并對主人表示感謝。
多哥人設家宴款待客人,多用傳統飯菜和自家釀制的棕櫚酒招待。如同其他許多非洲國家一樣,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只肥嫩的羔羊,現場宰殺,碳火烘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眾人圍坐,賓主共食,津津有味,邊吃邊談,氣氛熱烈。進餐過程中,主人不斷地將鮮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塊又一塊奉送給客人,不停地勸客人飲棕櫚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飽,主人越是非常高興。進餐結束時,主人還未離席,客人則應當靜坐等侯;離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并且要多次贊美飯菜的味道好極啦,要表白自己從來有像今天這樣過得如此開心。飯后,主人還要捧出一些當地的水果請客人品嘗,繼續進行親切友好的談話。分別時,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將客人送出一段很長的距離,握手道別時還要向客人贈送一些自產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產作為朋友間的禮物,然后揮手告別,許多人還會揮淚告別,直到客人從自己的視線里消失后,主人一家才會往回家的路上走。
多哥也是一個多傳統節日的國家,如摔跤節、狩獵節、鞭打節、木薯節、小米節、小豆節、取圣石節等。在這些眾多的節日中,要數摔跤節最為隆重熱烈,屆時男女老幼都來參加,敲起非洲鼓,跳起歡樂舞,慶祝活動持續一周時間。摔跤節原本是多哥北部卡布列族的集會活動,現在已經發展成全國性節日。
摔跤節為一年一度的節日,于每年七月的第二周舉行。節日期間,多哥北部地區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之中,人們身著艷麗民族服裝,從全國各地趕到集會地點。參加比賽的摔跤手都是各地經過預賽認真選拔出來的。各地選出的摔跤手,由一支青年男女組成的舞蹈隊吹著長笛,打著響板,伴著歌舞簇擁到比賽現場。比賽場四周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前來觀戰和助威的人群圍成一道道人墻。擴音器里播放著節奏歡快的音樂,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扔動身軀、隨著樂曲舞蹈起來,賽場內外一片沸騰。賽場正面的看臺上端坐著政府官員、大小酋長、社會名流和外國來賓;參加比賽的選手均是男性青年。按照傳統的比賽規則,每個鄉村可以推選60名參加過預賽獲得參賽資格的選手出場,同其他的選手進行單循環賽。出場的選手可以在場內自選比賽對象,采用“自由組合”方式,比賽過程中可以抓抱對手身體的任何部位,摔倒一名選手記一分,最后積分最多者為鄉級冠軍。各鄉冠軍再進行單循環賽,產生縣級冠軍。最后縣級冠軍進行單循環賽,產生全國摔跤冠軍。
每場比賽均由擔任總裁判的一位酋長吹笛開始。清脆的笛聲一響,看臺兩側的競賽手們跑步進入賽場,迅速選擇競賽對手,并向其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對方發起攻擊。此時此刻,賽場四周響起震耳欲聾的擂鼓聲、歡呼聲、喊叫聲、吃喝聲……,父親為兒子加油,姑娘為小伙子鼓勁,盛況空前,激動人心。“小伙子堅持住,勝利是屬于你的!”“小伙子再堅持,就能戰勝對手!”觀眾的助威聲此起彼伏,久久響徹賽場上空,將節日歡樂喜悅的氣氛推向高潮。賽手們人人不字眾望,個個精神抖擻,全部身心投入智慧與力量的競技之中,驚險的場面和精彩的動作緊緊扣住在場觀眾的心弦。每當一方摔倒另一方時,或者是出現雙方長時& 間慢持局面時,觀眾中都會出現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每當一場比賽結束,人們便將賽手團團圍住,吹著口哨,跳起舞蹈,表示祝賀。贏得冠軍的選手,回到家鄉,村民們要宰羊殺牛,開懷痛飲,歡慶三天三夜。
摔跤在多哥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候,多哥境內分布著許多獨立的部落小王國,為了爭奪土地,強占地盤,搶掠資源,王國之間經常發生爭戰。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和強占,求得本部族的生存和繁榮,部族首領們要求其成員苦練過硬的本領,以便在同來犯者進行激烈搏斗中摔倒并制服對方,于是摔跤運動逐漸興盛起來。多哥自獨立以來,摔跤活動作為傳統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發展,并逐漸由地區活動發展成為全國性節日,每年定期舉行,形成了一種慶典風俗。就是在平時,摔跤活動也是多哥民眾最喜愛的娛樂項目,尤其是北方地區更為盛行,每逢婚喪嫁娶、重大慶典甚至貴賓駕臨,都要舉行一場有趣的摔跤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