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是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于西半球的北部。東濱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南美洲分開。大陸東至圣查爾斯角(西經55度40分,北緯52度13分) ,南至馬里亞托角(西經81度05 分,北緯7度12分)西至威爾士王子角(西經168度05分,北緯65度37分),北至默奇森角(西經94度26分,北緯71度59分)。全洲面積為2422. 8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
居民: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東南部地區。這里居住著美國4/5、加拿大2/3的人口,其中以美國的紐約附近和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伊利湖周圍人口密度最大。西印度群島中的波多黎各、馬提尼克島等處,也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區。面積廣大的北部地區和美國西部內陸地區人口稀少,有的地方甚至無人居住。居民主要為英、法等歐洲國家移民的后裔。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種人,還有少數的格陵蘭人、波多黎各人、狄太人、日本人和華僑。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語和西班牙語。
自然環境:北美洲大陸北寬南窄,略呈倒置梯形。西部的北段和北部、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海灣。島嶼多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總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千米,為島嶼面積最大的洲。格陵蘭島面積217.5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島。北美洲大陸部分地形可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南北縱列帶:一、東部山地和高原。圣勞倫斯河谷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是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北部一般海拔300-600米,南部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之間。主峰米切爾山海拔2037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一條狹窄的海岸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部平原相接。二、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半部是多湖泊和急流的地區,南半部屬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為世界著名的大草原。三、西部山地和高原,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地:東帶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脈,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西帶南起美國的海岸山嶺,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海拔一般為1000-1500米;中帶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的海岸山脈、美國的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嶺等等。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海拔6193米,為北美洲最高峰。東帶和中帶之間為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海拔1300-1800來。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5米,為西半球陸地的最低點。北美洲的大河,除圣勞倫斯河外,均發源于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詳。按河流長度依次為密西西比河、馬更些河、育空河、圣勞倫斯河、格蘭德河、納爾遜河等。北美洲是多湖的大陸,淡水湖面積之廣居各洲的首位,中部高平原區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談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以蘇必利爾湖面積最大,其次為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北部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熱帶颶風侵襲。大陸中部廣大地區位于北溫帶,由于西部山地阻擋,來自大平洋的濕潤西風不能深入內地,所以大部分地區的降水來自東南方的大西洋,空氣濕潤,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平原的西北部和落基山脈以西在500毫米以下,太平洋沿岸迎西風的地區降水量劇增,有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約在2000毫米以上。加拿大的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邊緣屬寒帶苔原氣候,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南部地區多屬溫帶針葉林氣候。美國的落基山脈以東地區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西部內陸高原多屬溫帶草原氣候。太平洋沿岸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侯。西印度群島、中美洲東部沿海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
自然資源:北美洲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硫磺、鐵、銅、鎳、鈾、鉛、鋅等。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產黃杉、紅杉、巨杉、鐵杉籌,南部出產紅木等優質木材。加勒比海、紐芬蘭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
經濟:北美洲是世界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農業生產的專門化、商品化和機械化程度很高。采礦業規模較大,主要開采煤、原油、天然氣、鐵、銅、鉛、鋅、硫磺等,而錫、錳、鈷、鋁、金剛石、鉭、鈮等重要戰略原料幾乎全部或大部靠進口。北美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農作物以玉米、小麥、稻子、棉花、大豆、煙草為主,大豆、玉米、小麥產量在世界農業中占重要地位。中美和西印度群島諸國主要產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熱帶作物。
地理區域: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九區。
東部地區:東瀕大西洋,海岸曲折,多港灣,北美洲大部分港口集中在這一地區,圣勞倫斯河谷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海拔300-600米,多冰川湖,有湖泊高原之稱;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一般海拔1000-1500米,山脈西側為阿巴拉契亞高原,山脈與大西洋問有狹窄的山麓高原和沿海平原。眾多短小湍急的河流經山麓硬、軟巖層的交接處,形成瀑布,因而從紐約向西南至哥倫布一線有“瀑布線”之稱。本區是北美洲工業和農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重要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
中部地區: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丘吉爾河上游,南達墨西哥灣,長約3000千米,寬約2000多千米的地區。是北美洲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最集中的產區及肉用畜牧業最發達的地區。
西部地區:由高大的山脈和高原組成,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落基山脈是本區地形的骨架。多火山、溫泉,地震頻繁。內地氣候干旱,以畜牧業為主,太平洋沿岸地區種植亞熱帶果品的園藝業十分發達,本區采礦業占重要地位,制造工業以飛機、造船等為重要。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西北部。大陸部分,山脈分列南北,中部為育空高原,太平洋沿岸地區多火山,地震頻繁。礦物主要有石油、金、錫、銅、煤等。經濟以采礦業、漁業和皮毛業為主。阿留申群島是阿拉斯加西南的一群火山島,地震頻繁。有皮毛獸的馴養和漁業。
加拿大北極群島:是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眾多島嶼的總稱。面積約160萬平方千米。人口稀少,主要居民是因紐特人。各島之間有許多海峽,其中巴芬島與拉布拉多半島之間的哈得孫海峽,是哈得孫灣通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各島堅巖裸露,多為海拔500-1000多米的山地,長期受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沿海平原狹窄,海岸曲折多峽灣。氣候嚴寒,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居民以捕魚和捕海獸為生。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是劍麻、銀膠菊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
中美洲:是中亞美利加洲的筒稱。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大陸中部地區。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是連接南、北美洲的橋梁。包括危地馬拉、洪都拉斯、伯利茲、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面積約52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984萬。全區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山地緊靠太平洋岸,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最高處海拔達4000米以上,多火山,有活火山40余座,地震頻繁。中美洲是甘薯的原產地。
西印度群島:位于大西洋及其屬海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之間。15世紀末,哥倫布到此,誤認為這里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因位于印度以西的西半球,便稱為西印度群島,沿用至今。包括巴哈馬國、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國、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納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圣基茨和尼維斯等,此外還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的十多個屬地。面積約2 4 萬平方千米。這些群島分為三大組:一、巴哈馬群島,由14個較大的島嶼、700個小島和暗礁以及2400個環礁組成。島上主要居住黑種人。各島海拔最高不到60米。屬熱帶雨林氣候。二、大安的列斯群島,包括古巴、海地、牙買加、波多黎各諸島及其附屬島嶼。一半以上為山地。海地島和波多黎各島地震頻繁。各島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三、小安的列斯群島,包括背風群島、向風群島和委內瑞拉北面海上許多島嶼。多為火山島,地震頻繁。屬熱帶雨林氣候。
格陵蘭(丹):位于北美洲東北,介于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約217 56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島。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人口8 0 %是格陵蘭人。全島約4/5的地區處于北極圈內,面積8 4 %為冰雪所覆蓋。中部偏東最高海拔3300米,邊緣地區海拔1000—2000米。氣候嚴寒。礦物有冰晶石、鐵、鋅、鉛、鋯、褐煤等。近年在南部發現鉬、鈾、釷等礦物。著名的動物有麝牛、馴鹿、北極熊等,居民以漁業為主,南部地區有少量牧羊業、魚類加工、采礦業尤以南端冰晶石的開采最重要。首府戈特霍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