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東國家關系】2000年,美加大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力度,但收效不大。1月,美促成敘利亞和以色列在美舉行談判,但由于雙方在戈蘭高地等關鍵問題上分歧嚴重,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敘以下一輪和談無限期推遲。3月,克林頓總統在日內瓦會晤敘總統阿薩德,勸說敘在戈蘭高地問題上讓步,繼續同以談判,被阿薩德拒絕。6月,阿薩德病逝,其子巴沙爾繼任總統后,繼續持強硬立場,敘以和談迄今未能恢復。1-5月,美分別邀請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約旦領導人訪美,力圖縮小巴以分歧,但未能取得成果。6月,克林頓分別會晤以總理巴拉克和巴民族權利機構主席阿拉法特,試圖撮合以巴舉行和談。美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兩次赴中東穿梭斡旋,力促以巴在談判中采取靈活務實態度,并勸說以巴領導人赴美同克林頓舉行會晤。7月11-25日,克林頓與巴拉克、阿拉法特在戴維營舉行三方首腦會晤,推動以巴雙方討論了耶路撒冷歸屬、邊界劃分、難民回歸等關鍵問題,但巴以在耶城地位問題上互不相讓,克未能促使雙方達成最終地位協議。7月28日,克林頓警告阿拉法特不要采取單方面建國行動。為向巴施壓,克揚言將在年內決定是否把美駐以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8月底,克林頓與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舉行會談,討論如何幫助巴以克服和談障礙。9月25日,克林頓分別打電話給正在舉行會晤的阿拉法特和巴拉克,敦促雙方加快和談速度。26-28日,美、以、巴三方在美舉行部長級談判,達成“戴維營談判紀要”和“未來談判框架文本”。9月底,巴以間爆發沖突并迅速升級,克林頓多次與巴以領導人通話,敦促雙方停止沖突,恢復和談。10月初,奧爾布賴特先后出席在巴黎舉行的“美以巴三方會晤”和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美巴埃三方會晤”,就結束巴以沖突進行斡旋,但未能收效。10月中旬,克林頓赴沙姆沙伊赫出席關于結束巴以沖突的多邊首腦會議,呼吁巴以保持克制,防止暴力惡性循環,并促使巴以就結束沖突達成口頭協議。11月,克林頓先后與阿拉法特、巴拉克在美舉行會談,強調巴以雙方應盡快落實在沙姆沙伊赫達成的共識,為恢復和談創造條件。12月19-23日,在美推動下,巴以雙方代表在華盛頓進行談判,但未能取得進展。
美對伊拉克和伊朗實行“區別遏制”政策,側重遏制伊拉克,同時試探同伊朗改善關系的可能性。4月,美國會民主黨議員托尼·霍爾赴伊考察人道主義狀況,承認伊人民遭受的苦難與經濟制裁有關。此后,美放寬對伊拉克進口人道主義物資的限制,但仍強調要推翻薩達姆政權。9月,美對俄羅斯、法國、約旦等國飛機“闖飛”巴格達十分惱火,極力阻遏伊打破國際孤立的努力。美“指責”俄、法等國違反聯合國決議,并宣布將成立國際刑庭,以反人類、戰爭和種族滅絕等八項罪名起訴薩達姆及其親信。2月,美對伊朗改革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表示歡迎。克林頓總統表示,美愿與伊朗建立“建設性關系”。3月,奧爾布賴特公開承認美過去對伊(朗)政策有過“錯誤”,并宣布解除伊朗地毯、干果等四種特產對美出口的禁令,表示美愿與伊朗加強民間交流和進行官方對話。但美仍以伊朗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對中東和平進程為由,保留對伊朗的主要制裁。
美繼續維持在中東的軍事存在。美在加強與以色列特殊戰略關系的同時,向中東、海灣國家兜售其“聯合防御計劃”。美國防部長科恩于4月和11月兩次訪問中東,渲染兩伊威脅,向中東各國推銷武器裝備。美在中東的所作所為使該地區反美情緒上升,美“庫勒”號驅逐艦10月12日在也門亞丁港被炸,多名美軍士兵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