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 本屆政府成立于2003年12月23日,現有24名成員,有:總理兼國防、內政、對外通訊部長保羅·雷蒙·貝朗熱(PAUL RAYMOND BERENGER),副總理兼財政和經濟發展部長普拉溫德·庫馬爾·賈格納特(PRAVIND KUMAR JUGNAUTH),外交、國際貿易和地區合作部長賈亞·克里希納·庫塔里(JAYA KRISHNA CUTTAREE),住房和土地及中小企業、手工業和非正式產業部長喬治·皮埃爾·萊斯瓊加德(GEORGES PIERRE LESJONGARD),社會保障、民族團結、老年福利和機構改革部長薩米奧拉·勞坦(SAMIOULLAH LAUTHAN),公共基礎設施、內陸交通和海運部長阿尼爾·庫馬爾·巴丘(ANIL KUMAR BACHOO),公共事業部長艾倫·加努(ALAN GANOO),農業、食品技術和自然資源部長南德庫馬爾·博達(NANDCOOMAR BODHA),環境和國家發展部長拉杰什·阿南德·巴格萬(RAJESH ANAND BHAGWAN),勞動、工業關系和就業部長肖卡塔利·蘇敦(SHOWKUTALLY SOODHUN),公職和行政改革部長艾哈邁德·蘇萊曼·吉瓦(AHMAD SULLIMAN JEEWAH),旅游和休閑部長阿尼爾·庫馬爾親格·加揚(ANIL KUMARSINGH GAYAN),婦女權利、兒童發展和家庭福利部長瑪麗·阿里安娜·納瓦爾-瑪麗女士(MARIE ARIANNE NAVARRE-MARIE),衛生和生活質量部長阿肖克·庫馬爾·賈格納特(ASHOCK KUMAR JUGNAUTH),教育和科研部長路易斯·史蒂文·奧比加杜(LOUIS STEVEN OBEEGADOO),漁業部長路易斯·西爾維奧·米歇爾(SYLVIO LOUIS MICHEL),文化和藝術部長莫蒂·拉姆達斯(MOTEE RAMDASS),商業部長普雷姆杜特·昆朱(PREMDUT KOONJOO),工業、金融服務和法人團體部長庫什哈爾·錢德·庫什拉姆(KHUSHHAL CHAND KHUSHIRAM),信息技術和電信部長迪爾昌德·吉哈(DEELCHAND JEEHA),總檢察長兼司法和人權部長陳念汀(伊曼紐爾·瓊·萊昂·興格)(EMMANUEL JEAN LEUNG SHING),培訓、能力發展、生產力和合作社部長森吉特·福達爾(SANGEET FOWDAR),青年和體育部長拉維·拉杰·耶里加杜(RAVI RAJ YERRIGADOO),地方政府和羅德里格島部長普里特給拉杰·奧魯穆加·普當(PRITHVIRAJ AUROOMOOGA PUTTEN)。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4個大區和5個直轄市,區下設126個村。
【司法機構】由最高法院、民事上訴法院、刑事上訴法院和10個地區法院組成,最高法院由大法官、陪席推事和另外五名法官組成,下設刑事法庭、中級法庭、地方法庭、勞資關系法庭、常設仲裁法庭。對涉及憲法解釋、最高法院或上訴法院的判決或裁決不服者,可上訴英國樞密院。最高法院院長比列(ARIRANGA PILLAY),1996年5月1日就任。
【政黨】注冊參加2000年大選的政黨有43個,主要有:
(1)社會主義戰斗運動(Mouvement Socialiste Militant,簡稱社戰黨),執政黨。1983年4月8日組建,由原來從戰斗黨分裂出來的成員和原社會黨部分成員合并而成。曾先后與工黨、社民黨、戰斗黨聯合執政。2000年再度與戰斗黨結盟,贏得大選。對內主張實行西方式民主,進行社會改革,擴大生產性就業,建立一個“更美好、公正”的毛里求斯。對外主張務實外交政策,與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發展關系,反對種族歧視,支持建立印度洋和平區。領袖:普拉文·庫馬爾·賈格納特(PRAVIND KUMAR JAGNAUTH),2003年4月接任。
(2)毛里求斯戰斗運動(Mouvement Militant Mauricien, 簡稱戰斗黨),執政黨。1969年成立,主要由知識分子、青年、穆斯林和印度族人組成。曾是毛最大的政黨,先后與社會黨、社戰黨、工黨聯合執政。2000年與社戰黨結盟,贏得大選。對內主張政治民主化,實行新聞、結社、工會自由,經濟上對外開放,發展民族經濟;對外主張不結盟和中立,與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反對印度洋軍事化,要求英國歸還迪戈加西亞島。領袖:保羅·貝朗熱(PAUL RAYMOND BERRENGER)。
(3)工黨(Labour Party),主要反對黨。1936年2月23日成立,是毛第一個政黨,曾為爭取毛獨立進行積極斗爭。獨立后長期單獨執政,后曾與社戰黨、社民黨、戰斗黨等聯合執政。2000年9月大選失敗,失去執政地位。該黨對內主張為工人階級和小農服務,發展民族經濟;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主張與東西方國家都發展關系,尤其是加強與非洲各國的團結,反對殖民主義。領袖:納文·拉姆古蘭(NAVIN CHANDRA RAMGOOLAM)。
(4)毛里求斯社會民主黨(Parti Mauricien Social Democrate):前身是毛里求斯人民聯盟,1953年易名為毛里求斯人黨,1964年改稱現名。1983年8月至1988年8月參加政府。主要由毛籍法國人后裔、克里奧爾人、少數穆斯林及上層華人組成。代表農場主、資本家特別是白人資本家的利益。在國際上,與西方一些右翼黨派關系密切。領袖:毛里斯·阿萊(MAURICE ALLET)。
【重要人物】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總統。1930年3月29日生,印度族人。1951~1954年,在英國學習法律,獲律師資格。1965年參加在倫敦召開的毛獨立制憲會議。1965~1967年,任自治政府發展國務部長、勞工部長。1971年加入戰斗黨后任該黨主席。1982年6月與社會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出任聯合政府總理。1983年戰斗黨分裂后另組社戰黨并任領袖至今。曾在1983、1987和1991年的三次大選中獲勝,連任總理。1995年大選失敗后下野。2000年9月社戰黨-戰斗黨聯盟大選獲勝后第五次出任總理。2003年10月起改任總統。曾于1983年、1991年和2002年三次以總理身份訪華。已婚,有一子一女。保羅·貝朗熱:總理。1945年3月26日生,法國人后裔。60年代就學于英、法,獲文學、哲學和記者文憑。1969年回毛創立戰斗黨,任領袖。1976~1987年,當選議員。先后擔任過財政部長、外交部長、副總理兼外交和國際貿易部長。2000年9月社戰黨-戰斗黨聯盟大選獲勝后,任現職。2003年9月接任總理。曾于1988年率戰斗黨代表團、1993年以外長身份訪華。已婚,有一子二女。
【經濟】毛原經濟結構單一,僅生產蔗糖。20世紀70年代末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實施經濟結構調整計劃,形成了以糖業、出口加工業和旅游業為三大支柱的經濟格局。80年代以來開始實施第二階段發展計劃,出口加工業從勞動密集型逐步轉向技術密集型,力爭成為非洲“新興工業國家”。90年代,在鞏固三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毛政府積極實行經濟多元化政策,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外國投資,大力發展離岸金融業,并將路易港建為自由港。目前,金融服務業已成為毛經濟第四大支柱。進入新世紀,毛政府又開始致力于發展以信息技術和通訊業為核心的新經濟,擬將毛建設成本地區的信息和通訊中心。2003年,政府繼續推進糖業結構調整,公布了非糖農業戰略發展計劃;成立專門機構為出口加工區企業尋找出路;加大旅游業的宣傳和招商引資力度,推出“綜合休閑計劃”;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繼續向信息通訊技術產業提供資金和政策傾斜,積極推進電信自由化進程;保持對教育的高投入,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人力資源開發。
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46.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381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3年):4.4%。
貨幣名稱:盧比(Rupee)。
匯率(2003年6月):1美元=29.5盧比。
年通貨膨脹率(2003年):4%。
失業率(2003年):10.2%。
外匯儲備:14.5億美元(2003年9月)。
(資料來源:毛中央統計局統計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