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楨:到迪拜投資大環境是好的,能來這里投資當然是好。來之前大家應該先調查市場情況。危機中也有商機,只是看能否把握住。中國企業和商人應該學會和國際打交道的方式。
廣州日報:中資金融機構在迪拜的損失如何?
高有楨:在迪拜比較正規的只有兩家,工行和中國銀聯。因為剛進入這個市場開展業務,屬于剛起步。
廣州日報:迪拜的經濟什么時候能恢復?
高有楨:現在仍然不好講。但是迪拜受到的影響和整個世界密切相關,它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粵商:迪拜魅力 不是房產 而是貿易
“看到你們來,我很高興,迪拜粵商這個群體應該要受到關注”,已在迪拜創業8年的汕頭商人張欽偉在迪拜的事業小有成就,“如果不來迪拜,我在國內能去鎮政府上班就不錯了”,張欽偉在他的奔馳車上向記者表示。
張欽偉在迪拜開設的阿聯酋中國批發城是一幢六層高的建筑,“我覺得迪拜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地理位置,而不是房地產”,張欽偉說,“我運到迪拜的服裝產品,99%都是轉運到其他地區去的”。
中國國際商會廣東商會副會長陳耀桓認為,迪拜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需要依靠傳統貿易。地產泡沫破滅之后,迪拜政府將會弱化房地產業,強化轉運中心、貿易中心等傳統優勢產業,“因此迪拜危機對于粵商來說反而是一個利好消息”。
結束語
記者離開迪拜的當日,因為飛機晚點在機場滯留了十幾個小時,機場熙熙攘攘的人流與“危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導游Lisa說,她的小孩就要上學了,投機客的危機不會影響到她的生活。粵商說,迪拜已經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品牌,對中國企業仍然有很強的吸引力。
投機客得到懲罰,投資客獲得獎賞,“迪拜危機”又給世人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